中国教师网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动态 > 正文

建构主义

点击数:478 发布时间:2025-09-02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建构主义


推荐信息:教师资格证报名网址 教师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哪几科 报名要求

2014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笔试专题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进步到认知主义未来的进一步进步。建构主义觉得,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由每一个人自己决定。大家是以我们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讲解现实,大家的个人世界是用我们的头脑创建的,因为各自的经验与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大家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因而,建构主义更关注怎么样以原有些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常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

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建构主义本身并非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一种理论思潮,并且现在还处在进步过程中,因此没形成一个基本统一的理论体系,存在着不一样的取向。按不一样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它划分为不一样的倾向,综合而言,其对教育实践具备肯定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论。

1.激进建构主义

这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进步起来的建构主义,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和斯特菲为代表。激进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

常识不是通过感觉而被个体被动地同意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用途而达成的。

认识的机能是适应我们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我们的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激进建构主义者相信,世界的本来面目是大家没办法了解的,而且也没必要去推断它,大家所了解的只不过大家的经验。所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觉得,应该用存活力来代替真理一词,只须某种常识能帮助大家解决具体问题,或能提供关于经验世界的一致讲解,那它就是适应的,就是有存活力的,不要去追求经验与客体一致。为了适应不断扩展的经验,个体的图式会不断进化,所有些常识都是在这种个体与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而这要以个体的认知过程为基础。

中国教师网,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官网,为您提供2025年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与科目,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服务。

Copyright(c)2018-2025 中国教师网(http://www.qtroad.com/)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

中国教师网(http://www.qtroad.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