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信息:教师招聘报名网址 考试成绩查询 考试题库 复习提纲
案例1: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年轻人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季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按需要总结猎人果敢的特征,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出乎意料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由于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一样的看法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建议。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看法。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剖析。
【参考答案】
当学生的看法与课本、教师有区别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分辨,达到建议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建议,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如此的教学方法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的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案例2:有人觉得在课堂中,师生维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需要做的事,只须有这种一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为何?
【参考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只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这样来看,师生互动并不止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但凡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手段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